《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与矫正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日期:2020-12-15 16:21:37  浏览量:362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与矫正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新课改之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以新的起点纳入了人们的视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教学行为概念的重建、教学规范的转型、教学理念的改变等。重新审视、质疑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太多的缺失和遗憾,急切需要理性的冲击和碰撞。而在农村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缺失更是普遍、更是凸显。我校地处苏南大湖之滨,是一所办学近六十年的农村初级中学。目前有专任教师六十多人,中级职称教师占经百分之六十,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百分之八十三,区级骨干教师近十人。由于教师来源、年龄结构与学科结构等有欠合理,再加上学校师资流动频繁与骨干教师流失等因素,对学校课堂教学品质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探寻有效促进学校教群体与个体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矫治的路径与法则,以促进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发展与专业成长。本结题报告是对这5年来江村实验学校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的相对全面的描述与反思,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课题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核心概念的再理解;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六、课题研究的价值与社会效益。

    

   一、课题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当前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课堂问题行为,课堂表现能力不容乐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应当从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做起。据统计,在农村中学课堂里,8%至15%的学生有问题行为。农村中学生在课堂表现欲望与行为普遍较差,而且随着年级的递增在减弱;农村中学生表现欲望的衰退容易引起一些心理隐患。如果学生这种表现欲望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疾病。因此,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行为方面的教育是很不成功的。

(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学生表现不佳的最终根源。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中发现了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调研中,在学生表现不佳的背后,我们课题组听得最多的是这样的话:“这些学生怎么这么不敢表现、不想表现,真是没办法”;“下课还生龙活虎的,一上课学生就是不肯和老师配合”;“学生不想表现,教师再怎么引导都没有用”……这种埋怨所折射出来的观点让课题组忧心忡忡:我们的教师缺乏自我反省和理性思考的意识,不会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哪些缺失,不会寻找“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根本缘由,却把学生推向问题剖析的首席台。当然也有老师能将矛盾指向自己,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分析自己教学行为的缺失。

(三)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缺失导致学校教学进入“高原期”。由于教师一味地将学生课堂表现不佳的缘由推向学生,而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缺乏理性剖析,导致学校教学进入“高原时期”。这是因为,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学生是问题之“本”,自己已经是兢兢业业,并无什么过错。于是,自我反省意识的缺失,观念的陈旧,让老师的教学陷入一种“周而复始”的状态中,教学失去了新的生长点,失去了新的生命力,久而久之,学校的教学滞留不前,出现了“高原现象”。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再理解

失范:亦称脱序、违规,是指个体偏离或违反规范的引起负方面作用的破坏性行为。在教育领域中,失范是一种把规范作为参照物,并且与教育规范不一致的、相违背、相冲突的行为。在本课题中侧重指个体行为失范。

教师行为失范:教师行为规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国家为教师规定的教育原则、教育规则、言行标准、职业修养和各项纪纪律。教师行为失范是教师在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其行为偏离或违反某一特定情境中制定的规定,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背正常活动规范而影响自身或他人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在课堂这一特定的场景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为目的所从事的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活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课堂教学范围内,为实现教学目标,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行为规范的一切活动与行为,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职业要求相违背的行为,与教育、教学规律相违背的行为以及影响和损害学生与教师自身健康发展的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一般具有破坏性、潜在性、动态性和可控性等特征。

策略:策略一般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行为矫正:行为矫正通常指的是依据学习原理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在本课题中,行为矫正策略是指依据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进行观察诊断与归因分析,建立新的行为目标,制定并开展、实施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手段、方法与方案。

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与矫正策略:在本课题中,将对苏南农村初中特有的教师群体与个体课堂教学行为失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观察、识别、诊断与归因分析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课堂教学行为目标,从教学管理与教师个体等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制定并开展、实施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措施、方法与方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的改变与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的学习,探索总结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从失范到规范的提升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就作了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因此,整个研究过程一直围绕修改完善后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展开各项研究,但毕竟当时处于研究开始阶段,一些具体的研究内容尚不很明晰,所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修正、不断聚焦、不断完善之中,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拓展了已有内容设计,如对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现状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研究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等,以增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自觉把握、研判和反思、矫正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建立新的行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以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升教学智慧,实现师生共同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研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有效性教育教学规范,优化校本教科研修方式,重建旨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与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提升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行为品质与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对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内涵、类型及其要素的研究

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特征、类型与要素,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及相互关系,研究初中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职业修养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等。

2、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江村实验学校初中部为例

运用问卷法、观察法与访谈法,调研我校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的现状,包括与教师职业要求相违背的行为、与教育教学规律相违背的行为、影响和损害学生与教师自身健康发展的行为,调研学校教科研修方式与活动现状,调研分析不同群体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和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

3、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归因研究

运用调查法、分析法、归纳法,进行程度排序、筛选归类与成因分析,研究分析进行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从学校环境与教师个体、从历史传统与社会转型等不同角度,对行为失范问题的形成与影响因素进行主次识别与诊断把脉,包括与相应教师职业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等进行比照,找到亟待矫正的教师课堂行为失范典型问题。

4、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矫正策略的研究

运用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针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类型与典型问题,研究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新目标或方案,研究制定并实施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矫正的整体方案与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自我矫正的个人方案,研究制定并实施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矫正的手段、措施与方法,研究制定并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发展计划。

5、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矫正的教学管理与评价的研究

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研究本校体现“求是”教育理念的课堂“誓词”,研究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执行与评定,研究本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量表的制定、实施与完善,研究旨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展的校本教科研修制度建设。

6、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运用个案研究法,在分析本校教师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有关学科教研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个案,跟踪其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矫正与发展过程,进行农村初中骨干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典型案例剖析,研究分析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发展形成教学特色(个性)的轨迹,总结提炼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行为从失范到规范发展经验和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验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网络化管理制度,实行各子课题招标制度和课题研究任务下达落实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课题的教师进行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加强专题理论的学习及培训,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及各子课题,明确各个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操作要略。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2.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建立子课题组,使课题组(包括各子课题)实验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的研讨活动(包括主题课例研讨课、实验论文交流、专题沙龙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实验方案,夯实学期、年度及中期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3.总结阶段2019年7月-2020年10月):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课题研究的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同时就根据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及推广宣传,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推出以教学行为改进案例为主体的论文集。主要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研究阶段之间都是彼此交叉、相辅相成的,所谓阶段划分只是一种大致区分与侧重表述。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现状调查

国外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开始较早,也比较深入,最早可从克瑞兹(Kratz)于1896年的研究中见到。初期研究主要是为了制定考核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的量表,因此是一种间接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转向具体,一是通过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对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为改进教师教学效能提供参考。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逐渐向着教师专业行为的方向转变。梳理众多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有:一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的研究,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瑞安斯(Ryans)、罗森珊(Rosenshine)和佛斯特(Furst)为代表;二是对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模式,以盖特泽尔斯(Getzels)和塞伦(Thelen)为代表的社会模式,以及帕森斯(Parsons)的价值取向模式;三是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主要有利比特(Lippitt)和怀特(White)对教师领导方式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研究,弗兰德斯(Flanders)用“社会相互作用模式”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朗克尔(Runkel)利用信息反馈的原理,解释师生行为的相互影响。

国内关于教学行为的专题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其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如夏志芳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林培英对课堂决策中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等。总体看,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有着很大的重合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则与国外的教师角色行为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

关于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与矫正:通过查阅文献,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

调查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应当从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做起。据统计,在农村中学课堂里,8%至15%的学生有问题行为。农村中学生在课堂表现欲望与行为普遍较差,而且随着年级的递增在减弱;农村中学生表现欲望的衰退容易引起一些心理隐患。如果学生这种表现欲望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疾病。因此,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行为方面的教育是很不成功的。

本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理论到实践的思考域,让教师有可能跨越“学习理论和教学经验的缺口”,从而将教师获得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内化为教育知识和智慧,进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并对其中的某种缺失加以改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我们编辑了2册《文献资料汇编》。

 

(二)促进学校教研活动由“泛”转“实”,变革校本教研方式

校本教研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主题单一、过程简单、形式化倾向严重等问题,致使活动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在于教研方式没有摆脱"课改"之前传统教研的影响,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对此,只有对传统的教研方式进行彻底扬弃,切实变革校本教研的行为方式,才能扭转现有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益。

1、 明确规范, 扎实推进常态教研

教研组活动以“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为活动原则, 确保每周一组研讨活动有效开展。基于日常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学校组织了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题调研团队, 走进课堂跟踪听课, 帮助教师发现问题。骨干教师在其中起着引领的作用。

2、重点突破, 有序推进疑难研讨

根据各学部、各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 针对重点学科、薄弱学科开展专题系列研讨, 以点带面, 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初二物理备课组借助吴江名师工作室有关教科研项目, 邀请学科专家和特教专家, 对教学中的疑难问诊把脉, 以“做中学”引导课堂改革, 以“科学记录本”改变学习方式。老师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一轮轮打磨后, 课堂教学不断从“师本”走向“生本”, 最终实现质的蜕变

(三)立足师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整体发展。从教师内在需求出发,坚持师本理念,设计规划多种发展路径,扎实推进日常教研,强化个性研训,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能够有效激发教师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开放课堂, 全面推进草根研讨学校推行每月第三周的”课堂开放日“活动, 将其作为学校的例行工作, 既加强了相互交流, 又促进了教学行为督导。同时, 还对教师提出了“公开教学”的要求: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要公开教学2次, 35周岁以上教师每学期公开教学1次, 并安排了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主评交流。这个活动无形中帮助教师打破了教室的壁垒, 在互相开放课堂的过程中, 既促进了教师间的草根研讨, 同时也无形中加强了教师对课堂的自我要求。

2、借多种赛事, 激发教师发展内需组织了 “专题演讲比赛”“专业阅读现场赛”“教学设计评比”“个别化教育计划撰写评比”“课堂教学评比”“论文课题评比”等各种评比活动, 从教学基本功到课堂教学, 从专业阅读到科研能力,借助不同类型的比赛, 极大地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动力, 变“要你发展”为“我要发展”, 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成长氛围。

 

 

 

 

 

 

 

 

 

姓名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

发表时间

计荣明

优化提问行为 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新课堂

20169

 

求真问理以文化人

华人时刊

201511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大众

20175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的有效性

科学大众

20188

 

让初中物理作业精致起来

中学课程辅导

20199

陈荣高

透镜的光心在哪里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52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教师失范及应对策略

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9

 

巧评价 妙激励 促成长

中学教学参考

20166

 

巧妙设置情境 落实启发教学 提升教学实效

中学教学参考

20195

 

任务驱动 用项目学习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中学物理

201711

 

任务驱动 用项目学习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中学物理教与学

20185

姚海峰

学困生二次教学作业初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9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失范与矫正策略初探

儿童大世界

20194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训练指导行为失范与矫正策略初探

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1

 

借助数学实验 培养运算能力

数学大世界

20177

庄叶

音标教学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起点

校园英语

2018

尹菊平

善用教材史料 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名师在线

20192

 

有效提问 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新课程导学

20174

 

思品课堂主题式情境教学的“美丽邂逅”

科学大众

20181

 

探寻“德善品格课程”实施的星火阵地

科学大众

201812

谢喜喜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

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11

 

浅谈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中的不良行为及矫正

中学教学参考

20168

 

初中物理演示与操作之我谈

教育

20168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与操作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科学大众

20179

 

浅议实验装置引起的不良操作及改进设想

科学大众

20191

周春华

浅谈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的矫正策略

教研周刊

20194

 

浅谈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的预防策略

教研周刊

20184

 

浅谈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的原因

新课程导学

20177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科教研

202011

 

初中物理教师课堂学习活动指导行为失范与矫正的研究

新课程导学

20167

盛春风

构建“生本化”课堂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科学大众

20198

 

运用课堂语言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代教育家

20181

 

巧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初中教学实效

当代教育家

20177

 

初中思品学困生的转化浅谈

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11

 

浅析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6

吴卫东

数学测验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

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11

 

关注互动参与  构建有效课堂

华人时刊

201511

 

初中学生不良数学作业习惯的调查和矫正

中国教工

201912

教师论文发表汇总

 

教师业务获奖一览表

姓名

获奖名称

级别

计荣明

吴江区学术带头人

区级

 

讲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市级

周春华

16-1718-19年度教学优良证书

区级

谢喜喜

公开课《老屋“魅影”背后的“秘密”》

区级

 

《噪声污染的防治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

省综合实践活动三等奖

 

公开课《头发丝的侧重》

区级

 

公开课《运动的相对性》

区级

 

公开课《力 弹力》

区级

 

教学设计《小尺子 大智慧》

区级

张洪新

基本功竞赛优胜者

区级

 

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区级

 

区德育学科带头人

区级

 

命题大赛三等奖

区级

 

18-19教学优良证书

区级

 

公开课《中考文化复习》

区级

 

公开课《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区级

尹菊平

公开课《冷战》

区级

 

公开课《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侵略》

区级

姚海峰

专业素养竞赛

市三等奖

 

A级优质课评比

区级A级优质课

 

优质课评比

区二等奖

 

命题大赛

区二等奖

 

公开课《分式运算》

区级

 

公开课《二次函数的运用》

区级课题研讨课

 

讲座《相似行问题》

区级

陈荣高

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市级

 

青年拔尖人才

区级

 

先进教研个人

区级

 

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

省级

 

18-19年优良证书

区级

 

初中名师研学专家

区级

 

教师专业素养比赛

20172019市级一等奖

 

教师命题大赛

区一等奖

 

公开课《电压》

省级

 

公开课《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

市级

 

讲座《初二物理教材的额分析与教学建议》

区级

 

公开课《液体的压强》

市级

盛春风

公开课《以诚待人》

区级

 

公开课《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共同富裕》

区级

 

18-19教学优良证书

区级

 

3、数字校园, 突破研训的时空限制

因为时空的限制, 传统的校内研讨活动常常点到即止, 流于形式, 不够及时与深入。针对这一问题, 学校借助数字化校园创建工程, 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平台和教研组博客研训, 突破时空界限, 使得研训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从现场走向网络, 提高了教师的主体意识, 确保了研训质量。同时, 依托学校数字化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 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主题教学活动方案等, 让教师在分享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享受到更多的成功喜悦。

此外, 学校借助视频教研活动, 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视频的形式刻录到光盘上, 再现课堂关键视频, 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问题, 研讨对策, 提高课堂教学执行力, 使每一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更富有实效。

(四)改进教学行为,切合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

1)聚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课程统整的基本思想直接提升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了课程实施进程中的调控者和适度的创生者。在实践过程中,由学科课程统整带来的挑战,教师缺少必要的知识与思维方式上的准备,因而不断生成问题。这就必然成为教师探讨和研究活动的有效引领和行动线索,驱动教师研修的延伸和推进。

2)转变教师所拥有的传统教育观念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常态教学中习惯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很少关注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关注教师语言、教态,教学习惯等,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其他教师,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等。另外,学校定期开设相关讲座和理论学习、开展校内培训和组织教师调研等,加深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矫正的意义及目标的了解,以此转变教师所拥有教师本位传统教育观念,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师成为课程调整中的调控者与创生者,有力的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改变

确立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同步改变。具体在管理方式上,我们作了如下改变:

①管理层级下移到年级组,实行级部管理,加强一线监管与研究;

②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到教研组,把学科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真正结合起来;

③学校的教学管理着力点转变为学科课程统整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侧重课程统整实施前的整体设计和实施以后的评价和反馈。

 

   六、课题研究的价值与社会效益

理论价值本课题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围绕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行为失范和矫正进行研究,总结提炼教学行为改进的方法、策略,揭示其一般规律,为同类学校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本课题还将农村初中特有的教师群体与个体课堂教学行为失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观察、识别、诊断与类型、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课堂教学行为目标,从教学管理与教师个体等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制定并开展、实施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措施、方法与方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的改变与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的学习,探索总结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从失范到规范的提升策略

实践价值本课题依据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进行观察诊断与归因分析,建立新的行为目标,制定并开展、实施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手段、方法与方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拓新的途径和方式。这一“草根”式研修方式切合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实践价值丰富。本课题研究将目光主要聚焦课堂教学行为,强调对教学行为中突出问题的解决,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重视教师的互助合作,发展教师反思能力;强调教师对教学研究的共同分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因此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 2002,(10):36-41.

2.蔡清田.国民核心素养之课程统整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6,(2):5-9.

3.何永红,龚耀昌.学校如何设计课程体系:基于课程统整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0-55.

4.段俊霞,刘义兵.课程统整故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9,(3):59-61.

5.夏惠贤.赫尔巴特教学模式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1993,(5):18-19.

6.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7.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122-125.

8.段俊霞.课程统整中知识统整的问题与对策——以社会科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 33-35.

9.陈珏玉.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9):89-91.

10.靳玉乐.中小学生学习效能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5,(8):34-39.

11.傅钢善,王改花.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4,(9): 53-57..

12.李丹,张俊超.学生投入视角下学生类型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H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17-123.

13.刘极平.提高学习效益是教学工作的中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10):42-44.

14.张俊超,李梦云.过程性学习评价如何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及学习效果——基于“H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的数据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6):119-12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63731012@163.com|举报电话:0512-63731012(注:该举报电话为网站所属单位的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 ©江村实验学校(2020版)|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沿湖西路285号|总机:0512-63731012
苏ICP备2022047387号